吉阳原文及翻译

吉阳

清-弘历

良乡城西四十里,吉阳古村过迤逦。

村翁不识为何名,我独欣其协易理。

善诠斯者更曰谁,三策天人汉董子。

昨朝西望雪意浓,今来积地犹尔尔。

为虑酿寒碍发生,幸是麦苗尚未起。

国以民本民食天,随处农功廑筹揣。

曦光曭朗照迷离,渐觉皑皑向融矣。

原成膏泽滋大田,吉哉阳德真无比。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吉阳古村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良乡城西四十里,吉阳古村过迤逦”点明了地点,通过“四十里”和“迤逦”的描述,营造出了一种悠远、宁静的乡村氛围。接着,“村翁不识为何名,我独欣其协易理”表达了诗人对村庄的独特见解,认为这里的名称与易理相合,流露出一种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善诠斯者更曰谁,三策天人汉董子”引用了汉代学者董仲舒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接下来,“昨朝西望雪意浓,今来积地犹尔尔”描绘了从昨天到今天的天气变化,通过“雪意浓”和“积地犹尔尔”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变幻莫测的魅力。

“为虑酿寒碍发生,幸是麦苗尚未起”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高度关注,担心寒冷天气可能影响作物生长,庆幸此时麦苗还未出土,预示着未来丰收的可能性。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国以民本民食天,随处农功廑筹揣”强调了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而人民的生计则依赖于农业,表达了诗人对农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最后,“曦光曭朗照迷离,渐觉皑皑向融矣”描绘了阳光驱散冰雪的景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希望。“原成膏泽滋大田,吉哉阳德真无比”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赞美了阳光带来的滋润和温暖,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品质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对农业生产的深刻思考,还蕴含了对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关怀和自然哲学思想。

弘历(清)

相关古诗词

望大房山杂咏(其一)

清-弘历

设险王公守大防,奚如礼义固金汤。

一家燕晋宁堪数,西界新开万里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望大房山杂咏(其二)

清-弘历

峰集凤还穴伏龙,郁葱佳气望重重。

上方寺与青霄近,仿佛犹闻云外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望大房山杂咏(其三)

清-弘历

贞元遗迹不堪寻,压胜宁当神弗歆。

伐许檄传千载笑,何殊校尉有摸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望大房山杂咏(其四)

清-弘历

闻说仙人白玉堂,千秋纪述率荒唐。

却看素积群峰表,酿得岚烟一谷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